“天堂的艺术殿堂更广阔,更明亮,吴先生,您的第二度艺术生命又开始了,祝您纵情驰骋,续写辉煌。”
“吴先生,一路走好。”
一瓣瓣纸素花上写满了密密的文字,更寄托着公众对一代大师吴冠中的哀思和深情,纸素花一一插在美丽的花篮上,可爱的儿童手举花篮敬献给了吴爷爷。
昨天,在中国美术馆,所有参加“不负丹青——吴冠中纪念特展”开幕式和“吴冠中精神”公众恳谈会的各界人士,都以“书写”祝福话语的方式,表达对吴冠中先生的敬意。
晚7时,中国美术馆大厅,“不负丹青——吴冠中纪念特展”在一片静穆又温暖的氛围中开幕。巨大屏幕上,吴冠中上小学时的照片、留学法国的照片、1946年与妻子朱碧琴的结婚照、和两个儿子的合照,还有作画时的留影……标志着他人生重要时刻的一幅幅照片一一闪过,观众也随之默默回味着吴冠中的一生。
去年2月,也是在中国美术馆,吴冠中在一片闪光灯的包围下出现在“耕耘与奉献——吴冠中捐赠作品展”现场,他说观众就像他的家乡人一样亲切。今年春天,已经抱病在身的吴冠中仅有的两次公开露面,还是在中国美术馆,一次是参加朱德群的展览,一次是参加乔十光的展览。
昨晚,当他的音容笑貌不断映现的时候,当他的江苏宜兴普通话再次在大厅响起时,仿佛吴冠中又重新回到了美术馆。而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加班熬夜奉献给观众的这一份最独特的“纪念品”——“不负丹青”纪念特展,更加深了这种强烈的感觉。
展览集纳了美术馆珍藏的全部62件吴冠中作品,作为展览设计的标志性视觉符号,一条贯穿三个展厅的粗重的墨线,取自吴冠中晚年的水墨画《横空》。展览通过两厅对照的方式,展示了吴冠中“油画民族化”与“水墨现代化”的水陆兼程。
吴冠中用了几十年的画架、画具,还有沾满颜料、颜色斑驳的画毡被观众注视了良久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最清楚这些画具和先生的感情,他曾经和吴冠中一起到浙江乌镇写生。“我们在乡下,一个大炕能睡很多人,先生一夜没睡好觉,全是跳蚤,他和老乡聊家常,讲故事,快乐极了。”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吴冠中就背着画夹动身去画乌镇了,他说:“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生活。”
吴冠中夫人朱碧琴肖像画《画中人》前围满了观众,和去年“耕耘与奉献”展不同的是,围观者中间此番少了作画人。“母亲身体不好,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把父亲已经走了的消息告诉她,60年来,她一直伴随着父亲,全身心支持着父亲。”吴冠中之子吴可雨说。
6月25日,吴冠中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画架、画具。画展开幕式上,吴可雨眼里噙满了泪水:“他的画是他永远跳动的心!我父亲最大的快乐就是别人看他的画,喜欢他的画,他的在天之灵会很欣慰,因为他看到这么多人来看他的画。”RJ082
7月7日至8月2日,“不负丹青——吴冠中纪念特展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。昨天展览开幕前,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布展工作。
本报记者 路艳霞